“古松石柱遙無足,明月清風把書讀”。
——讀書臺
讀書臺是天曌山標志性景點之一,它的來歷與北宋政治家、文學家、史學家司馬光有關。 司馬光之父司馬池曾任利州轉運史,司馬光隨父來利州,并在這里度過了他的少年時光。在此期間,司馬光曾到天曌山景區(qū)朝山拜佛,覺得此處風光旖旎,富有靈氣,便常來此習文賦詩、刻苦攻讀,日久天長,在石頭上留下兩個深深的腳印,后人稱為“讀書臺”。
該臺與日月湖遙遙相望,頂部四周不與山崖壁相連,只有底部與崖體相連,登臺過程。
據《廣元縣志》載,司馬光年幼時,隨父親司馬池在利州度過了他的少年時光。在此期間,司馬光曾到天曌山景區(qū)朝山拜佛,覺得此處風光旖旎,富有靈氣,便常來此習文賦詩,吟誦佳句,刻苦攻讀。
由于司馬光聰慧好學,常登山避暑,習文賦詩。一日,他手捧最喜愛的《春秋》,讀得累了,便走出寺外。忽然,他在寺東側200米處見一巨大石柱依于崖畔,小心翼翼攀上柱頂,其頂面平如凳。聽漫山鳥鳴,觀遠山風光,胸生層云,口占一絕:“舟航日上下,車馬不少閑,近邑輳商賈,遠峰至云煙。
天長日久,在這塊石頭上留下了兩個深深的足印。千古以來傳為佳話。
如今,石頭上的“腳印”清晰可見,三棵百年古松為讀書臺上的“腳印”遮風擋雨,山風徐來,我們仿佛依稀聽到了司馬光當年的讀書之聲。
先賢已去,風范長存。為了紀念司馬光,后人始稱此石“讀書臺”。
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將天曌山打造得重巒疊翠、風景如畫,更有夏無酷暑、冬無嚴寒的山地氣候相陪襯。大風吹來,松濤狂吼。烈日當空,濃蔭蔽日,登高眺望,一覽眾山小。
讀書臺距蟠桃石百余步,有一塊立在懸崖邊的巨石,頂上十分平坦,可容十余人,巨石與平臺相距約二米,縱身可躍上巨石。巨石周圍是高大的樹木遮掩,環(huán)境清靜,在此下棋讀書清幽無比,不是神仙貹似神仙。